德拉吉:一篇驳斥“独立央行无用论”的檄文
张一苇
原创文章
2018/11/17

本文由智堡翻译,原文为公开版权内容,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堡的立场和观点,译文仅供教育及学术交流目的使用。

原文标题: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作者:Mario Draghi,发表日期:2018年10月26日,原文链接:https://www.ecb.europa.eu/press/key/date/2018/html/ecb.sp181026.en.html,译者:张一苇

2018年10月26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比利时国家银行举办的第一届拉姆法卢西讲座中作了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演讲,提到:

发达经济体正在摆脱全球金融危机 (GFC) 留下的阴影。尽管经历了战后时代的最大冲击,但各大央行履行了其职责,成功维持了价格稳定。

这背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央行的独立性。然而,尽管带了诸多好处,今天独立央行的可取性和实用性正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

央行独立性的演化

(主权当局)将权力下放给独立央行的逻辑,主要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经验。彼时,政策制定者认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此消彼长 (trade-off) 的稳定关系;他们相信通过货币政策调控,以略高的通胀水平作为代价可以实现就业的永久性增长。

这种“此消彼长”的政策基于一种观念,即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助长总需求并刺激就业,同时保证通胀预期的稳定可控。

该政策被证明是时间不一致 (time-inconsistent) 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控制未来通胀水平的承诺失去了信誉。公众开始提前预测货币政策的可能操作,并迅速将通胀走高的预期纳入市场定价和薪资谈判当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消失了。

例如在美国,来年通胀预期 (year-ahead inflation expectation) 从1970年的约4%,稳步上升至1979年的12%。这十年中通胀率始终处在3%到12%的区间内。然而同期失业率并未出现(永久性)下降,从4%到9%不等。实际上,通胀率和失业率还表现出同步上升的趋势。

因此,为了克服时间不一致性,各大央行不得不围绕实现价格稳定重筑其体制形象,以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因此,他们承诺采取非通胀 (non-inflationary) 的政策路线,并抵制一切与实现价格稳定无关的政治压力。

请付费会员登录后阅读完整内容
登录后添加评论...